<listing id="rlrbl"><listing id="rlrbl"><progress id="rlrbl"></progress></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rlrbl"></address>

    <form id="rlrbl"><th id="rlrbl"><th id="rlrbl"></th></th></form>

      <address id="rlrbl"><form id="rlrbl"><th id="rlrbl"></th></form></address>
      <address id="rlrbl"></address><address id="rlrbl"><address id="rlrbl"><nobr id="rlrbl"></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rlrbl"><form id="rlrbl"><th id="rlrbl"></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rlrbl"><form id="rlrbl"></form>
        <noframes id="rlrbl"><form id="rlrbl"></form>

        國家
        公司自成立以來,本著“以人為本、誠信至上”的服務宗旨,立足國內、開拓國際,以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贏得了廣大合作伙伴的支持和信賴.我公司現被出國勞務門戶網站中國國際勞務信息評定 為誠信企業。
        您所在位置:首頁 - 國家 - 瀏覽文章
        大韓民國
        發布:張婷   日期:2016年08月04日

        韓國 - 朝鮮半島國家

        韓國(Korea),全稱大韓民國(????/大韓民國Daehan Minguk),簡稱韓國(??/韓國 Hanguk),又稱南韓、南朝鮮。成立于1948815日,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國,國名來源于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麗。韓國的行政首都是世宗,總統府和國會目前仍在首爾,韓國成為擁有兩個首都的國家。 

        韓國位于東北亞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領土面積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9。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于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后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并,二戰后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較強,制造業與科技產業發達,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移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地理環境

        地形韓國

        山地占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脈縱貫東海岸,構成半島南部地形的脊梁;其向黃海側伸出的幾條平行山脈組成低山丘陵地帶,有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小白山脈等,其中雪岳山、五臺山等山峰以風景優美著稱。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小白山脈最高峰為智異山,海拔1915米。漢拿山位于濟州島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韓國的第一高峰。古代相傳有神仙在漢拿山上生活,因此過去曾把漢拿山叫做瀛洲山,并且同金剛山、智異山一起被譽為三座神山。

        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黃海沿岸有漢江平原、湖南平原等平原,南海沿岸有金海平原、全南平原及其它小平原。

        水文

        韓國最長的河流分別是洛東江漢江,是半島南部地區兩條主要河流。洛東江長525千米,流入東海;漢江514千米,流入黃海,是中部地區的重要水系。其他河流還有:錦江、蟾津江、臨津江等。韓國湖泊較少,最大的天然湖是位于濟州島漢拿山頂火山口的白鹿潭,海拔1850 米,湖面直徑約30 米,周長1 公里,深約6 米。最大的人工湖是昭陽湖,位于江原道春川市東北13 公里處,1973 年建成,面積6930 萬平方米。此外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湖,如插橋湖、木津湖等。

        氣候

        韓國

        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相當短。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韓國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干燥,時而下雪。

        韓國各地區之間溫差較大,平均溫度為6℃16℃。在全年最熱的8月份,平均溫度為19℃27℃。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則在零下7℃8℃。

        人口

        韓國總人口5008.7萬(20101月底),主要民族為韓民族(朝鮮稱朝鮮民族),屬黃色人種東亞類型,占全國總人口的96.25%。


        外交

        韓國2013年已與世界上18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是聯合國、世貿組織、經合組織、東盟十加三、20國集團的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峰會創始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朝鮮半島南分治。中韓之間是相互不承認的敵對關系。冷戰結束以后,中韓兩國于1992824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建交以后,領導人互訪頻繁,其中歷任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與韓國總統、國務總理及其他國家領導人進行了互訪,兩國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頻繁,在共同出席的眾多國際會議期間舉行會晤。

        中韓建交后,兩國簽訂了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以及關于成立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聯委會的協定,兩國經濟貿易迅猛發展。2004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韓國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對象國。2004年開始中國大陸僅次于日本成為韓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在兩國建交以后增長迅速。2006年,韓國對華投資累計達169.8億美元(依照中方統計為349億美元)。著名企業有大宇、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電子和起亞汽車在中國建立了廣泛的生產和營銷網絡。

        雙邊貿易

        中國大陸與韓國于1983年通過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始間接貿易,19883月開始開展民間直接貿易,1991年,中國國際商會同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在首爾北京互設代表處。19922月和7月,中韓民間貿易協定和民間投資保護協定分別生效。1992年中韓建交后,兩國簽訂了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以及關于成立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聯委會的協定,二國經濟貿易迅猛發展。

        2006年,中韓雙邊貿易額1078.4億美元,中國大陸對韓國出口445.3億美元,進口897.8億美元(中國國家統計局)。韓國總出口中(韓方統計),各出口對象國和地區所占比重依次為中國大陸21.3%、美國13.3%、日本8.2%和香港5.8%;韓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比重接近于韓國對美、日兩國出口比重之和(21.5%);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對韓國的出口(依韓方統計)規模從1992年的37.2億美元增至485.6億美元,增長了12倍;在韓國進口總額中,自中國大陸進口比重1992年的4.6%增至2006年的15.7%。2004年開始,中國大陸取代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對象國。韓國從中國大陸進口規模呈上升趨勢,2004年開始中國大陸僅次于日本成為韓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2006年韓國進口總額所占比重依次為日本16.8%、中國15.7%和美國10.9%。。韓國對華貿易由1992年的10.7億美元逆差,轉化為2006年的209億美元順差,中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收支順差國。

        韓國在華投資

        由于早期未建立外交關系,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起步較晚,直至1985年才有企業經香港或日本的間接投資,1988年才開始有直接投資。1992年韓國對華投資僅為1.19億美元,1993年以后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到1998年韓國對中國大陸投資已達11177項、合同金額達148.4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達72.9億美元;2006年,韓國對華投資累計達169.8億美元(依照中方統計為349億美元)。著名企業有大宇、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電子和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在中國建立了廣泛的生產和營銷網絡。

        韓國企業開始起始階段投資區域集中環渤海灣地區的東北和山東省等地,隨著兩國關系的改善和韓企對中國情況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對中國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出現擴大的趨勢。韓企對華投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制造業居多,企業構成上,中小型企業多,開始階段以紡織服裝、玩具、鞋類、皮革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進入1990年代中后期后,機電、汽車、化工等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投資迅速增加,并開始同歐美、日資企業展開競爭。

        韓國在華投資企業與歐、美在華企業相比,韓資企業技術含量高的少,以勞動密集型和消費品生產企業居多,以技術研究和開發在韓國、產品在中國當地生產的投資方式。經營管理上,有些中小型韓資企業侵犯人權、違反勞動法超時工作較為普遍,對職員的培訓方面投入較少,韓國企業的當地化水平不高;起用中國人不夠,企業的部門經理和業務主管多有韓國人擔任,中國人在韓企得到晉升和提拔機會不多?;谏鲜鲈?,有很多韓資企業關閉或撤資較多。

        經濟

        韓國

        韓國是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5,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2。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韓國經濟是市場經濟模式,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創造的經濟繁榮被稱為--“漢江奇跡。1963年韓國人均GN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移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韓國是個外向型經濟,國際貿易在韓國GDP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世界第7大出口國和第7大進口國?!?/span>韓歐自由貿易協定》與《韓美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的正式生效,使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個與歐盟和美國兩大經濟體都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2014923日,韓國與加拿大簽署了《韓加自由貿易協定》,成為亞洲第一個與加拿大簽署自貿協議的國家。

        20世紀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起步。70年代以來,持續高速增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創造了漢江奇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

        1962年,韓國人均GNP只有100美元,到2007年達到15,000美元成為發達國家,增長高達150倍。韓國在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當初朝鮮戰爭結束時是不可想象的。韓國的基礎建設在朝鮮戰爭中已被摧毀,百萬計的韓國人當時在貧困和失業之中掙扎。1963年,樸正熙掌權后將發展經濟列為頭等大事,按照韓國國情開展了新鄉村運動和韓國五年計劃。樸正熙在當時提出的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成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創造出美國工人2.5倍生產率。

        20089月發生金融風暴后,韓國一度被認為,可能步上冰島后塵,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但不到一年,局勢就翻轉,韓國竟成為OECD30個會員國中,復蘇最快的:代表先進國家俱樂部的OECD,第二季平均成長率正好是0%,而韓國2009年首季經濟成長率0.1%,第二季達到2.6%,第三季更達2.9%。2010年,韓國人均國民所得突破21640塊美金(匯率法)。外匯存底的部分,截至20122月底為止,韓國外匯存底為3158億。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其中造船和汽車制造等行業較好。大企業集團在韓國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星、現代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K、LGKT韓國電信公司)等大企業集團創造的產值在其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超過60%。但財閥對經濟的過度壟斷長久看來對國家經濟的抗擊打能力不利。

        風景名勝

        韓國主要旅游點有首爾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巖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韓國第一大島濟州島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島上的瀑布、海灘、浴場、綠樹紅花等自然風光,韓國最高峰——海拔1950米的漢拿山也屹立于此。[7]

        截至201110月,韓國擁有9世界文化遺產1世界自然遺產,被收錄進世界遺產的韓國文化遺產包括:首爾宗廟(1995年)、海印寺1995年)、佛國寺石窟庵1995年)、水原華城1997年)、昌德宮1997年)、慶州歷史遺址區(2000年),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2000年),朝鮮王陵40座(2009年),安東河回村。濟州火山島和熔巖洞窟于2007年被登載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專業誠信 心存感恩 攜手并進 共筑夢想

        上一篇:日本

        下一篇:新加坡